|
作者:吴大林 十多年前,好友陈孝金先生家的二公子在南京施工时挖出了一批明代的南京城砖,他精选了其中的一块完整城砖拖回溧水赠给我,盛情难却。我生长在南京,就在南京城墙旁边上学,城砖对我并不陌生;我也曾到南京城墙博物馆去参观过,知道许多有关南京城墙的知识。但亲手研究一块南京城砖倒还是第一次,于是我找来工具用宣纸将砖上的文字拓印下来。这块城砖长42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两侧均有文字,一侧铭为“南昌府提调官通判王武、司吏万宗程;新建县提调官主簿刘进亿、司吏熊晟。”另一侧铭文为“总甲万伯充、甲首媿文保、小甲罗圴玉;窑匠媿计、人夫万俊仁”。 南京城始建于明代初年。据史料记载,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攻克集庆路,置江南行中书省,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后来,朱元璋接受谋士朱升“高筑墙”的建议,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秋八月改筑应天府城,至洪武十九年 (1386)冬十二月竣工,历时21年之久。为了筑城,就要烧城砖,当时由南直隶和江西、湖广布政使司(相当于于今天苏、赣、皖、湘、鄂、沪5省1市)的35个府、11个州,174个县烧制。如果不把住城砖的质量关,就会影响南京城墙的总体质量,所以烧城砖的工程浩大,组织严密,责任明确,都是空前的。 从这块城砖的铭文可知,这是明代南昌府专门为南京应天府筑城而烧造的。在这项烧砖工程中,南昌府由通判王武担任提调官负总责,新建县由主簿刘进亿担任提调官负责本县城砖的质量。还有府、县两级司吏万宗程、熊晟是具体办事人员。在另一侧砖铭中记载了负责烧造的具体工作人员,包括总甲、甲首、小甲、窑匠、人夫等人员的姓名。笔者在文革中曾在句容高庙茶场劳动锻炼,用手工制了一年的青砖,对制砖工艺十分了解。一块城砖三四十斤,从取土和泥、制成砖坯,到完金阴干至入窑烧成需要许多道工序,尤其是要完全烧透更是不易。把府、县官员以及窑匠、人夫的名字同放在一块砖上,反映了当时责任的重大,如果质量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由这块城砖联想到溧水。当年溧水是应天府的属县,建造南京城和烧造城砖肯定少不了溧水的任务。但在明、清的《溧水县志》中,我没有见到有关明初溧水烧造南京城砖的记载。但有幸在家谱中发现两条记载。 在群力乡发现的《义台张氏家乘》的《古迹志》中的“百培山”条中,有:“明初,斗南公以富户分筑南京城垣,自洪武门至通济门。而置百窑于此山,其运砖但以手传,七日毕集所分筑处。此山窑余砖甚多,盖当时不复敢他用也。”这条记载证明明代溧水是烧造了南京城砖的。 在陈作霖《金陵通传补遗》和《砖墙周氏宗谱》中记载了周昭建明城墙的事。周昭,溧水县永宁乡一都二图人,他负责南京清凉门段二里余长的一段城墙。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把宋代驸马周察的周府砖墙拆除,运到南京帮助筑城,他负责的城墙先期完工,朱元璋赐改周昭名为周先,授太仓镇海所百户一职。 1999年,秦淮区的王克昌等先生曾编了一本《明南京城墙砖文图释》,由南京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了从南京明代城墙散落的砖件中精选的158块城砖。其中卷一为应天府,共收录了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阳州、溧阳县等共六块城砖。偏偏没有收到溧水烧制的城砖。 2008年5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南京城墙砖文》一书,由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编。共收入南京城墙砖文拓片1170张。其中,收录了应天府所造南京城墙砖15件。计有上元县4件,江宁县3件,溧水县1件,溧阳县2件,句容县5件。图0027是溧水县所造南京城墙砖的拓本。铭文为:“应天府溧水县提调官主簿朱囗,作匠戴宫六,洪武六年口月口日”。这是我所见到的第一张溧水县所造南京城墙砖的拓本。 但是,我在在网上发现了民国时期《南京古物保存所说明书》的有关信息,据说明书记载:民国四年时曾将午门两阙拆去,在其中发现有两种溧水制造的城砖。其一铭文曰:“应天府溧水县提调官主簿朱囗,作匠钱官六,洪武六年口月口日。”其二铭文曰:“应天府溧水县提调官主簿口,……口,洪武六年口月口日”。我怀疑《南京城墙砖文》一书中所收的溧水造砖的资料,来自《南京古物保存所说明书》中所收之拓片。也就是说,至今,我们仍不能见到当年溧水所造南京城墙砖的实物。 在清光绪《溧水县志》卷五中记载了明代溧水知县徐良彦与北京城墙的一段故事。 提起徐良彦,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提起溧水的永寿塔,是无人不知,徐良彦就是那主持建永寿塔的溧水知县。徐良彦,字季良,号若谷,江西新建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初授婺源县知县,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守孝。守孝结束后,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月到溧水来任。他后来曾任吏部主事、河南道御史、大理寺卿,升工部侍郎等。他在溧水,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曾开办了招待所,减少了老百姓的负担。他到溧水后发现,溧水是交通要道,凡上官经临,一切供应什物皆借办于坊长。坊长们叫苦埋怨,而且临期仓卒,多致失误不周,往往吏民相诿,失礼于上官。于是他在县衙内养鸡鸭,种蔬菜,开办招待所。不使贻累坊长,上下相安。顺治《溧水县志》卷之一称:徐良彦尽裁坊厢供应。民戴之。 当时,“应天八邑俱有解京皇砖之役,岁佥富户转解,赔累甚重,多至破家,大为民害。(知县徐良彦)心忧之,因请于田粮少增分毫,不令偏累富户。议令各县共出其费,悉付苏州府惯烧砖式匠作总解,以免驳换之苦,议行而民便。” 万历年间烧制的皇砖是供修建北京宫殿或皇城而用的,但烧砖的工艺与明初烧造南京城砖是一样的。明万历年间溧水造的永寿塔至今还在县城北面,其砖的质量远远比不上南京城砖的质量。这使我联想到明初溧水烧造城砖时是否也采用过“各县共出其费”请苏州工匠烧制这个办法?这或许就是溧水烧造的南京城砖较少发现的原因。 我想既然在午门曾发现过溧水烧造的南京城砖,今后发现溧水烧造的南京城砖还是大有希望的,也许到时我们可从中找到有关溧水新的文史资料,填补县志记载的不足。 |
关于我们 | 隐私条款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主办: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苏ICP备05030471号-1
网站标识码:3201170033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11702000156号 电话:025-57212107 传真:025-57214140 |